找到相关内容5181篇,用时6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星云法师:如何实践佛法

    道心、功德、深信、尊敬、广大、忍耐等,凡能帮助我们完成“利利他,自觉觉他”,学佛最高目标的愿心,都是学佛者不可一刻或忘的发。尤其应该发以下四种心,立四种愿:   一、四   1.发慈悲...将佛法弘传于日本。乃至近代慈航法师的“我今发,不为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唯依最上乘,发菩提,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都是后世佛子学习的典范。   陆?...

    星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72769462.html
  • 华严七字经题法界观三十门颂

    观智孤明。谂老休言啜茗。逢场作戏。注雅颂而训童蒙。更效颦眉自述引而添丑拙。笺文既就典示初机。同道贤余别通一线。赏夷门之风月。清彻。入法界之重玄。匪涉他境。混融明暗妙解回途。拔溺乘舟俱游性海。时正大...得如来踏我身过。若不蒙记我终不起。如来既至履之而过。止诸徒众皆不令踏。佛与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十号具足。与我无异矣。今夷门推之。从始发合于本觉成究竟位。显功圆不从他得。故曰。徒劳...

    忌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02669599.html
  • 比较宗教学(2)

    净土。但是,净土并非离开秽土的宇宙而另有天地;只要心地清净了,当下的国土就是净土。所以信佛学佛的工夫,要从自己的内心做起,不是乞怜于渺茫不可接触的天国上帝。的清净不染,便是解脱境界,便是出离 生死...,一是由理而入,二是由行而入。理入是摆却一切妄想计执,达于实证「真性」的一体无二之境,面壁作观的修行法;便是训练凝注一境,不作他之想,不见凡圣差别,入于寂然无为的状态。所谓行入,便是四行:1.报...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05769631.html
  • 明朝宗教史之——衰微中起伏的佛教

    得伯阳之而达二篇,得佛心而始了。  虽然,佛不得我不能说法,伯阳不得我二篇奚作,仲尼不得我心则不能集大成也。且道末后一句如何播弄:自古群龙无首去,门墙虽异本相同.真可不仅将三教归之于 湛然...宗教团体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就连创建明王朝的朱元璋也是从当和尚到参加白莲教的义军而走上政治舞台的。  1。僧袍换龙袍的明太祖明太祖朱元璋(1328- 1398年),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起寒微,...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1270217.html
  • 净元法师著:痴心梦语第一辑

    的助益。  禅学教材算是比较冷门、艰难的问题,其涉及的争议关键有两个:一、定境的鉴别方式,二、悟境的印可。本来,佛教讲求修行,不是做学问,所以定境和悟境应该可以证明、可以成立,但定悟由,是自觉证的...,这种世界不是外来的,是由创造的。毕竟,无明属于自己,清净也属于自己,无法与任何人共同承受呀!  ※圣严法师“禅与科学”第一篇“禅的本质”中,有一段话说:“禅是不能讲的,透过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禅,...

    净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2170224.html
  • 净元法师著:痴心梦语第二辑(1)

    的经论皆由流露,依众生机缘而成为文字。这又该是什么呢?  因此,判定一部经论是性空、唯识或唯心,并非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判定此部经论适合哪一种性向、思想的人来读,比较容易接引其修学佛法。这样,所有... 八十五年八月十日  一、在幻有的时空里,幻有显示著存在的意义  生命体所面对的境界,竟然是如此真实  而因缘仍旧瞬息万变,不断地造化  这四大假合的身躯,以及那颗无常无形的  当一切的尘沙落尽...

    净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2270225.html
  • 净元法师著:痴心梦语第二辑(2)

    相接的,为觉;意根与意识相应,属于所起思惟的,为观。释禅说:  “正念之,思量分别,向触生时,与欲界中善法及未到等法大有异,所以者何?于此触中,有种种善法珍宝与触俱发,欲界所无。”  这即是细心...智识,都是境,不是。除非是真实的悟道者,如一般凡夫无智,是妄想,哪里能辨别何谓法?何谓人?乃至了义不了义?义语?智识?哪个人不是从我执中去分别六尘境界,是己非他?当然,如果有人能作证言,其已离...

    净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2370226.html
  • 净元法师著:痴心梦语第四辑(2)

    无量的众生。  常思惟应当珍惜难得的人身,掌握闻法的胜缘,勇猛精进,企望圆满净土,蓄积更丰盈、更纯粹的佛法宝藏,来施予一切,尽未来际,无穷无尽。  现在,常见释尊的光明净土,不离此,人生至此,...,只要随时随地专精制,让自己的妄念止息,则不论到哪里修行都没有问题,另一方面殷殷垂问其工厂的状况如何,心中不免有几分担忧,深恐自己的弟子为了经济困顿而中挫道业,实在很可惜。孰料该学友听完衲僧的话,...

    净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2670230.html
  • 净元法师著:大乘起信论述解(2)

    进、念、定、慧,信根,是信三宝、信真如法,如修行信心分所说的“信根本,所谓乐念真如法故”;由信根的增长,才能勇猛勤修善法-进根;忆念善法不失-念根;并使定止一处而不散乱-定根;再由定中起观智,如实...长劫沉沦生死苦海,发大悲愿,岂得造论的动机?此是因缘之三。   这三种因缘由论主的证体验中,映照于,成就了因缘的总相。总相,为总摄全体的意思,如由总相细分,即为别相。因缘总相,指总摄造论的源头,...

    净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3070234.html
  • 菩提心影:释疑篇(一)

    森罗万象,根身器界,能缘所缘,世出世间,染净诸法,唯识二字,悉包无遗。盖“唯”遮外境不有,“识”表内境非无,而所缘之法,不出五位;能缘之,不出王所。明乎此,则凡有所缘,皆所现之影像,况纸墨文字乎?  ...国法  一六、佛教与民治  一七、劝人为善是僧徒之职责  一八、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P26)  菩提心影自序  佛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明乎此,则心外实无一法。盖一切法,不出五位:一者心王,即...

    慈航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75970427.html